|
|
社会公益 |
“如果那时候有一位阿姨告诉我,‘没事的孩子,别怕,有我在!’,如果那时候有位姐姐陪我说说话,在我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抱抱我……也许我的童年记忆就会被改写……” 今年 23 岁的小玥,5 岁的时候父母双双入刑,在不同的亲戚家和周围人歧视的目光中长大。当她在台上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经历时,与会者无不心疼落泪。
2018 年 9 月 13 至 14 日,全国第四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救助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止园饭店举行。本次会议在陕西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少年儿童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指导下开展,由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西安市“复和”未成年人服务中心(简称复和)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民政、司法、公安、公益等领域代表以及高校研究机构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已经超过 100 万人。当父母一方或双方入狱后,80%的孩子由家中老人抚养,由于监护人教育和监管能力有限,很多孩子在遭受心灵打击和社会歧视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
然而以小玥为代表的一部分服刑人员子女,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专门服务于这一群体的政府和公益机构,使得他们没有将童年的不幸转化为对社会的抱怨和仇恨,反而在积极面对生活的同时,帮助父母改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复和,正是一家致力于服务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公益机构。
“那时候社工姐姐每天都发短信问我今天怎么样?心情好吗?还陪我去探监,让我给爸爸写信。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在监狱举行的汇报会上,一家人拉着手,
那是我在爸爸进监狱后第一次拉他的手...”
十多年里唯一一张全家福
(因保护当事人隐私,照片进行了特殊处理)
小玥的父亲已经 63 岁,如今依然在狱中服刑,但因为孩子的鼓励和关系的修复,他在狱中的表现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令人欣慰的是,曾经是受害者的小玥,已经选择入“复和”,接受培训,愿意成为一名陪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成长的专职社工。
小玥以她的亲身经历向与会者证明,在关键节点,专业人员的介入,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正向能量,使得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拥有美好的良性循环。
然而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政策法规、救助模式,司法、学校、社区、医院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次会议正是以促进这项工作的推进为目的,邀请国内深度关注该群体的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一线社工等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全面、高效开展困境儿童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及救助工作,重点围绕国内最新的宏观政策、微观问题、各地经验、创新服务模式等热点议题进行了分享讨论。
陕西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闫玉新会长
《开幕致辞》
西北政法大学-刘仁琦教授
《司法社会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在押人员
未成年子女为例》
陕西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闫玉新会长、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刘仁琦分别从国家政策和法律基础的角度给予了精彩论述。之后,来自任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教授围绕“人身受限人员未成年子女”议题做了系列报告,使与会者从政策理论体系到社会工作实践,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少年儿童研究所
所长-童小军教授
同时,来自陕西省公安系统、民政系统、公益组织代表及全国各地的高校老师也共同探讨了救助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与解决办法。其中,来自一线社工的亲身经历分享,更是让大家认识到——让服刑人员及与其未成年子女重获信心、希望与爱,使服刑人员与子女亲情得到很好的修复,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专业精神,更需要基层社工们一如既往地爱心、耐心,无私奉献和艰苦付出。
西安市公安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科民警-杨薇女士
《公安机关对服刑人员未成年
子女保护工作机制的探析》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卞伟站长
《服刑人员子女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陕西渭南为例》
河南师范大学-王君健教授
《承认理论在“法律孤儿”救助保护中的应用》
由于目前我国该领域从业人员较少,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像“复和”一类的团体存在,遇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出现抚养、教育等问题也不知如何求助,在研讨会结束前,全体人员共同喊出了大家的心声:“孩子们,有我在!”与会人员期待,能为更多失去父母陪伴的孩子们带来笑声,能与全社会一起,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尽一份应有的力量。
全体参会者大合影
上一篇:“海普睿诚司法实务课程奖学金”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
下一篇:海普睿诚律师赴镇巴县积极开展 “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