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网购季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促销热潮如期而至,“预售”“满减”“旗舰店”等标识让人目不暇接。但促销背后,“山寨旗舰店”以假乱真、“假冒客服”设局诈骗等风险悄然滋生——不少消费者在“指尖下单”时,难免担忧误入消费陷阱。为给广大消费者的网购季筑牢“防护盾”,近日,海普睿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办律师郭永林受邀参加陕西广播电视台精品普法节目《我是法律明白人》,开展针对性网购法律维权普法宣传,以专业知识帮助消费者擦亮双眼、守好“钱袋子”。
此次普法宣传中,郭永林律师聚焦消费者最关切的“品牌假冒”陷阱,以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防坑指南”,阐释复杂法律问题。针对“旗舰店等同于靠谱店”的常见认知误区,郭律师在节目中详细拆解山寨店铺的伪装套路,传授“查资质、核授权、对细节”三招辨伪技巧:登录电商平台核查商家营业执照、登录品牌官网核对授权店铺名单、留意宣传话术是否存在模糊表述。对于不慎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消费者,郭律师还系统普及“退一赔三”的维权路径——从购物时需留存的订单、支付记录、宣传截图、实物照片等关键证据,到出现问题后如何对接电商平台及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将“不明白法律也能顺利维权”落到实处。
针对近年高发的网购相关电信诈骗,郭律师的普法宣传更起到“反诈预防针”的作用。针对骗子“精准报单、诱导下载软件、远程控制手机”的典型套路,郭律师在节目中反复强调“三不原则”:不相信陌生电话中的“退款”“理赔”说辞,务必通过电商平台官方客服二次核实;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绝不开启“远程控制”“屏幕共享”功能;不向他人泄露支付密码及验证码。若不幸遭遇电信诈骗,郭律师提示消费者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包括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软件下载渠道等,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这些实操性指引,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反诈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郭律师还呼吁广大网友主动下载国家反诈APP,精准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海普睿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亦在此提醒:“双十一”购物季及日常消费中,切勿贪图小利,遇到“品牌授权”宣传先核实,接到“退款客服”来电先辨真,谨防上当受骗。
走进陕西广播电视台开展普法宣传,仅是海普睿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秉持“法治为民、服务社会”理念的一个缩影。该中心以专业化律师团队为支撑,构建起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营与法治化共建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切实践行这一理念,海普睿诚律所每年专项投入200万元用于社会公益性法律服务。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更是让人民群众在法律服务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的郑重承诺。其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获得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真切感受到法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海普睿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坚信,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合力。中心诚挚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若您所在的单位、社区或地区有设立、完善法律公益项目的意愿与需求,无论是开展普法讲座、建立法律书屋、设立法律服务站点,还是合作开展专项法律研究,海普睿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都愿成为可靠合作伙伴。期待汇聚各方力量,共享资源与经验,共同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为构建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效能更高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贡献海普睿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