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一级合伙人姚伟律师承办的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传来捷报。姚伟律师经过四年持续攻坚,在案件历经两级法院四次审理后,成功为被告人推翻了检察院对其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指控,实现了刑期大幅缩减的显著辩护成果。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姚伟律师深入研究案件细节,精准把握法律适用,累计会见被告人达40余次,无不体现着他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坚韧的执业精神。

判决生效后,案件被告人家属为表达对律师事务所及代理律师的诚挚谢意,专程驱车 300 余公里亲赠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被告人家属对律所及姚伟律师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承载着深厚的信任与感激。
01案件背景
某民营企业家被一审法院以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开设赌场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十三年有期徒刑。一审判决作出后,姚伟律师接受被告人家属委托,经仔细研判案卷并多次会见被告人,结合被告人对开设赌场罪认罪认罚且职务侵占罪同案犯已获缓刑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取得新证据,针对合同诈骗罪提出无罪辩护意见,力求最大限度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经过努力,二审法院作出裁定撤销原一审判决并将本案发回重审,案件至此出现重大转机。原一审法院重审后,听取并采纳了姚伟律师关于被告人合同诈骗罪无罪的辩护意见,对被告人仅以职务侵占和开设赌场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后该案虽又被原一审检察院提出抗诉,但最终该判决结果被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得以维持,辩护工作取得极大成果。
02办案要点
1.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
根据“先客观后主观”的刑事定罪思维,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应当首先判断事实行为是否符合诈骗犯罪的逻辑结构,进而再判断主观方面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司法实践中,某些情况下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在行为方式上完全相同,最终只能借助“非法占有目的”予以区分,所以在区分二者时,主观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重要程度恰与定罪思维相反。
“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最核心、最实质、最明显的要素,一是因为非法占有目的是诈骗犯罪所特有的要素,二是因为非法占有目的是有与无的问题,界限较为清楚,而客观方面的欺骗行为则是程度高与低的问题,界限相对模糊。可以说,掌握“非法占有目的”这一要素,则是找到了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钥匙”。
2.如何厘清合同诈骗罪和民事纠纷的边界
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审查的内容有两点: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二、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并自愿交付财物”的后果。
在具体判断过程中,宏观方面应当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具备偿债能力,行为时和案发时没有出现资不抵债情况的一般不应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还款意愿,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主观上确实不想还款的一般不应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微观方面应当综合审查五个要素:一是审查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有无履约能力,资产是否大于负债;二是审查行为人有无履约的实际行动,是否按时、按计划履行合约或者做相应准备工作;三是审查行为人未履约的原因,是否因为意外事件、行为人过失等原因造成不能履约,还是根本不想去履约;四是审查行为人对财物的主要处置形式,是否肆意挥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五是审查行为人的事后态度,是否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物,以逃避返还资金,或者携款潜逃等。
3.若能通过民事程序得到救济,应慎重动用刑事手段
201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法发[2019]26号),强调要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合法财产与犯罪所得、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依法严格把握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防止随意扩大适用,妥善解决民刑交叉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安排,民事法律对社会生活起到基础的调整作用。民事财产关系对民商事实体法有依赖。对于合同效力的确认首先是民法调整的范围。若将其作为刑事犯罪,进而完全不认可民事合同的效力,不考虑民事程序对当事人权益的救济作用,一概认定为犯罪,那么刑事程序结束后,就只能进入公安追赃退赔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刑事法律扩张,干扰正常的民事合同关系。对于市场交易中正常的商业纠纷,若能通过民事诉讼中平等的举证、质证、辩论来实现权利、利益的平衡,应严格界定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界线,公正、理性司法,保持刑法的谦抑性,不应纳入刑事案件的范畴。
03律师提示
姚伟律师在本案辩护实践中提示:在民刑交叉案件中,需 警惕刑事手段对正常市场交易的过度介入。特别是合同纠纷领域,应严格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主观故意要件,避免将商业风险简单刑事化。司法的温度,既体现在对犯罪的精准打击,更在于对无辜者的有力守护。
作为法律人,我们始终坚信:每一起案件都是守护法治的试金石。姚伟律师团队的实践深刻诠释了,刑事辩护不仅是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更是通过个案推动司法对 "罪与非罪" 的审慎考量,让刑法的谦抑性在具体裁判中得以彰显。这种对法律的敬畏、对真相的执着,正是我所律师践行 "以专业捍卫权利,以匠心守护公正" 执业理念的缩影。
锦旗既是荣誉,更是使命。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本案为镜鉴,在每一次法律交锋中筑牢事实与证据的防线,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在司法程序中感受到专业的力量与法治的光芒,为构建更加公正、理性的刑事司法环境持续贡献专业价值。
/姚伟/
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业务领域-刑事辩护、刑事代理、刑事合规、金融犯罪、职务犯罪、民刑交叉及企业法律顾问事务的钻研与实践,自2002 年从事律师工作以来,秉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策略灵活的原则,在代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为委托人消除疑难、化解困境,提供了专业水准高、效率显著、覆盖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